閱讀 | 訂閱
閱讀 | 訂閱
3D新聞

“CubeX”體驗報告:3D打印機如何實現(xiàn)個性定制

星之球科技 來源:中日技術產業(yè)信息網2013-08-24 我要評論(0 )   

隨著10萬多日元的低價格機型亮相,3D打印機已經成為非常貼近生活的設備。今后,制造業(yè)也許會迎來設計人員人手一臺(3D打印機)的時代。不過,與已經普及的家用噴墨打印...

       隨著10萬多日元的低價格機型亮相,3D打印機已經成為非常貼近生活的設備。今后,制造業(yè)也許會迎來“設計人員人手一臺(3D打印機)”的時代。不過,與已經普及的家用噴墨打印機不同,3D打印機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事前準備和事后處理,模型的品質也會因設置而異。筆者親自試用了3D打印機,下面就來介紹一下。

 

  首先用樣本數(shù)據(jù)造型

 

  筆者此次挑戰(zhàn)的是美國3D Systems公司的“CubeX”(圖1)。CubeX是2013年6月剛剛在日本上市的新產品,售價約為40萬~50萬日元,個人購買的話并不算便宜,但訂購者依然很多。筆者從3D Systems的銷售代理商之一的武藤工業(yè)公司借來了實機,用3D打印機制作了模型。

圖1:筆者試用的3D打印機“CubeX”

  從包裝中取出打印機后要做一些準備工作,比如去掉防止產品在運輸途中損壞的緩沖材料、安裝材料墨盒和造型臺(放置模型的板)等部件。該產品附帶工具箱,準備工作中有不少都需要使用工具(圖2)。

圖2:附帶的工具 不僅有從造型臺上剝離模型和切斷線材的造型工序要使用工具,

設備的調整等也必須要使用工具。

  制作模型必須要有3D數(shù)據(jù)。附帶的U盤中保存了很多測試數(shù)據(jù),筆者首先試制了其中之一(螺旋槳)。尺寸為直徑約34mm,高約29mm。

測試數(shù)據(jù)以STL格式保存,3D打印機無法直接讀取,必須轉換為控制機器動作的代碼。因此,在個人電腦上安裝附帶的轉換軟件后啟動軟件,讀取目標STL文件。U盤中有安裝程序。還可以從3D Systems公司的網站“Cubify”下載。


  之后,就能在屏幕上看到一個放在與造型臺形狀相同的臺子上的紅色的3D模型(圖3)。方向和位置可以自動調整,想改變方向、位置以及尺寸時,利用位于界面上部的菜單進行平行移動、旋轉、放大或縮小即可。

圖3:轉換軟件的界面 讀取STL文件,設置使用的材料和層厚等條件后,

就會生成控制3D打印機的文件。

  如果方向和尺寸沒有問題,點擊“Build”按鈕,會彈出一個窗口。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層厚、密度、是否帶底座(raft)、材料等。筆者此次選擇的是層厚為0.1mm,密度為最高級別的4級、不帶底座。

  設置完成后,點擊彈出式窗口右下方的“Build”按鈕,就會通過STL數(shù)據(jù)根據(jù)剛剛設定的條件計算模型截面形狀,然后轉換成控制實際打印頭動作的數(shù)據(jù)。該數(shù)據(jù)以擴展名為“.cubex”的印刷文件的形式被保存到U盤中。 STL數(shù)據(jù)只具備表示3D形狀表面(邊界)的信息。要想運行3D打印機,在把3D形狀作為截面形狀(切片數(shù)據(jù))的集合體表現(xiàn)的同時,還需要其他信息,比如如何用材料填充各截面形狀等。具體來說就是以何種路徑和速度驅動噴頭,如何控制噴出時的樹脂溫度和噴出量等。

  開始造型

  把準備好的U盤插入3D打印機機身前面左下方的插口,然后選擇目標文件就開始造型了,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一項準備工作,那就是為了使第一層樹脂粘牢,用附帶的膠棒在造型臺上涂一層膠。之前轉換數(shù)據(jù)時已經顯示了在造型臺上的哪個位置制作模型,因此只需在大概的位置上涂抹差不多的范圍即可。

  完成造型臺的準備后,在裝置前面上部的觸摸面板上,從“Print”菜單選擇目標文件就開始造型了。噴頭的溫度慢慢上升到目標溫度后,噴頭就會移動到造型區(qū),一點一點層積紅色樹脂(圖4)。

圖4:開始造型的3D打印機(俯視圖) 中央為噴頭部分,噴頭可前后左右移動。筆者此次設置的是最小層厚、最大密度,因此造型用了約1個半小時。圖5是以大約10分鐘為間隔拍攝的模型層積的過程。噴頭基本上是先形成截面形狀的輪廓線,然后再全面填涂其內部。截面面積小的話,打印一層所需的時間也較少。

圖5:正在層積的模型 以大約10分鐘為間隔拍攝,可以看出在逐步層積。

  在剛剛開始造型時(底部)和即將結束造型時(頂部),噴頭的動作比較有特點。打印底部時,可能是為了與造型臺貼緊,溫度較高。然后暫時移開噴頭,等溫度稍微降低再繼續(xù)打印。#p#分頁標題#e#

  打印頂端時,每制作一層就要移開一次噴頭。這可能是因為截面面積小、剛剛噴出的樹脂的溫度還沒有降下來,所以要等一會兒再打印下一層。

  從造型臺上取下模型

  制作完成后,造型臺向下移動,然后停止工作。把固定有模型的造型臺從打印機上卸下,準備分離模型(圖6)。雖然取決于造型臺與模型的接觸面積以及用膠棒涂膠的方法,不過有時用手就能輕松取下來。但如果強行用手掰,會損壞好不容易制作的模型。

圖6:從造型臺上剝離模型 用金屬刮刀插入造型臺與模型之間,取下模型。

如果粘的比較牢固,一邊用溫水溶解粘合劑一邊剝離會比較容易。

筆者此次謹慎行事,用附帶的刮刀來分離模型。把工具頂端插入造型臺與模型之間,慢慢向里推,到差不多的位置就能輕松取下來。如果用力過大,模型在離開粘接面的瞬間會趁勢飛出去,所以需要注意。

  使用手冊中推薦的模型分離方法為,把整個造型臺浸入溫水中使膠溶解,然后再用工具鏟。還有就是,每次完成造型后,都要用水清洗造型臺上殘留的膠(圖7),這個工作并不麻煩。

圖7:用溫水清洗造型臺 造型后,把造型臺表面附著的膠水沖洗干凈。

只需用溫水沖洗并用手輕輕擦拭就能輕松去除。

  試著改變層厚

  通過以上步驟完成的模型雖然頂端部分的形狀看起來像是有點損壞,但基本上如實再現(xiàn)了3D模型數(shù)據(jù)。螺旋狀的葉片有懸空的部分,但沒有支撐也能完成造型。接下來,筆者試著改變造型條件,繼續(xù)制作同一模型(圖8)。這次把層厚由之前的0.1mm擴大到了0.5mm。

圖8:以不同層厚制作的同一模型 左側是以0.1mm的層厚制作的模型,

右側是以0.5mm的厚度制作的。

  乍一看感覺形狀基本相同,但仔細看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層厚為0.5mm的模型的積層間隔變大了,頂部的再現(xiàn)性也不如層厚為0.1mm的模型,但造型時間由約一個半小時大幅縮短到了16分鐘。在設定中還可以選擇0.25mm的層厚,選擇哪種層厚取決于想以何種精度和再現(xiàn)性制作什么樣的形狀,要求用戶具備一定的經驗。

  制作自創(chuàng)的形狀

  只根據(jù)樣本數(shù)據(jù)制作模型太乏味了,于是筆者決定制作自創(chuàng)的形狀。CubeX附帶3D建模軟件“Cubify Invent”,可以從零開始制作3D模型,不過這需要具備一些建模知識。筆者試著挑戰(zhàn)了一下,無奈怎么也做不好,只好放棄制作完全獨創(chuàng)的形狀。

  于是,筆者決定利用“Cubify”網站上公開的用來制作3D模型數(shù)據(jù)的Web應用。具體來說,就是定制行李牌的應用。在保存數(shù)據(jù)之前的階段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,但保存數(shù)據(jù)時需要登錄Cubify。選擇基本形狀后,在上面追加各種裝飾。

  基本形狀筆者選擇了傳統(tǒng)的長方形,在上面添加了字母“NIKKEI MONOZUKURI”(圖9)。雖然可以選擇文字大小,但由于范圍有限,無法將“MONOZUKURI”放在一行,只好改為兩行。將該數(shù)據(jù)保存為STL格式,用前面提到的轉換軟件讀取,接下來就是用3D打印機打印(圖10)。

圖9:可制作3D模型的Web應用 可以在該應用準備的形狀上自由配置文字等。

圖10:制作完成的原創(chuàng)行李牌 “NIKKEI MONOZUKURI”的文字部分也基本準確地完成了造型。

  字母部分也制作得相當清晰,而且充分確保了文字間的間隙。實際上,照片中的行李牌是在轉換軟件讀取了STL文件后,把尺寸放大了1倍制作的,即把長50×寬25×厚4.5mm放大為長00×寬50×厚9mm。

  筆者開始是按照STL文件直接制作,但發(fā)現(xiàn)文字部分模糊不清。把層厚改為0.1mm后依然如此,看來,分別考慮造型臺平行方向(XY方向)的分辨率與積層方向(Z方向)的分辨率比較好。#p#分頁標題#e#

慎重調整


  筆者不斷改變設置條件進行了多次嘗試,觀察其中的差異,造型失敗的次數(shù)也不少?;仡櫾煨褪〉睦樱P者覺得關鍵在于噴頭的移動平面與造型臺的平行度,以及造型臺與噴嘴之間間隔的調整。雖然使用手冊中寫著要在最初做這些調整,但經歷失敗后才切身體會到了調整的重要性。


  首先是噴頭的移動平面與造型臺的平行度。噴嘴在XY方向移動時,要保持造型臺表面與噴頭(噴嘴頂端)之間的間距不變。如果這項調整失敗,截面形狀不同位置處的厚度就會不一樣。


  3D打印機配備了確認該平行度的功能。在觸摸面板中選擇這項功能后,噴頭部分會移動到造型臺的四角停一會兒再移動到下一個角。停下時用戶可觀察噴頭在四角與造型臺之間的間距,確認是否傾斜。如果傾斜,轉動支撐造型臺的螺栓進行調整即可。


  水平方向調整好后,再對造型臺與噴頭部分之間的間隔進行微調。如果間隔過大,第一層樹脂無法固定在造型臺上,導致造型無法繼續(xù),而間隔過小,噴嘴頂端會碰到好不容易造型好的樹脂上。


  這項調整通過手動上下移動3D打印機的造型臺即可完成。首先慢慢抬高造型臺,在剛剛接觸噴頭時停下來。然后使造型臺降低0.1mm,確保二者之間的間隔。


  當然,筆者此次也先進行了這項調整,但好像做的有點不到位。實際上,筆者在嘗試的過程中多次遇到問題,比如第一層的材料沒有落到造型臺上、層積好的樹脂被噴頭碰到損壞,等等。


  由于是在這樣的“艱苦奮戰(zhàn)”下體驗的,因此最初計劃的造型未能全部完成。其實,筆者還準備了鑰匙扣的3D掃描數(shù)據(jù),但因過于復雜,而筆者只是個初學者,最后不得不放棄。去除支撐體的作業(yè)也是筆者想挑戰(zhàn)的項目之一。


  雖然條件設置并不復雜,但設備的調整等會大大影響到造型能否成功以及品質高低。通過此次體驗,筆者覺得3D打印機必須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熟練使用。

 

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
暫無關鍵詞
免責聲明

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,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。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,并注明"來源:激光制造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。
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,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,并提供身份證明、權屬證明、具體鏈接(URL)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。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,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。

網友點評
0相關評論
精彩導讀